篇名
工作動機理論─目標設定理論 - 心理學X檔案
作者
黃以迦
說明
發佈時間:20230501
一、目標設定理論概要
目標此一概念一開始在管理學中最先討論,後由Locke整合管理學與動機心理學中的研究,提出目標設定理論。研究發現,目標的設定能夠強化動機,進而提升工作的績效表現。Locke認為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目標能把人的需要轉變為動機,使人們的行為朝著一定的方向努力,並將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既定的目標相對照,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從而能實現目標。
二、目標屬性
目標有幾個重要的屬性對績效表現有直接的影響。根據目標設定與績效表現的研究指出,當目標明確且具難度時,個體的表現會比缺乏目標或簡單的目標來的更好。
目標屬性分別是:
目標明確度:明確的目標可使人們更清楚要怎麼做,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達到目標。目標設定得明確,也便於評價個體的能力。很明顯,模糊的目標不利於引導個體的行為和評價他的成績。
目標難度:Locke認為具高度困難的目標能使個體產生較高的努力與績效表現。但也有研究指出,困難度與個體的能力與經驗有關。若目標過於困難可能反而會造成挫折感進而弱化動機,直到擁有足夠技能且難度適中才會有較好的動機與績效表現。
漸近度:目標雖能產生行為,但短期透過漸進方式達成的目標與長程目標比起來更能產生較高的動機與自我滿足感。且在漸進目標達成的過程中經常性的進行回饋與評估更能增加自我效能感。
- 承諾:承諾是指個體被目標所吸引,認為目標重要,持之以恆地為達到目標而努力的程度。研究發現,他人合理指定的目標(所謂合理,即目標有吸引力,也有可能達到)與參與設定的目標有著相同的激勵力量。這兩者都比只是簡單地設定目標而並不考慮目標的合理性要更有效。
- 回饋:目標與回饋結合在一起更能提高績效。目標給人們指出應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或結果,同時它也是個體評價自己績效的標準。回饋則告訴人們這些標準滿足得怎麼樣,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尚有待於改進。回饋的表達有兩種方式:信息方式和控制方式。信息方式的回饋不強調外界的要求和限制,僅告訴被試任務完成得如何,這表明被試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活動。這種方式能加強接受者的內控感;控制方式的回饋則強調外界的要求和期望,使被試產生了外控的感覺──個人的行為或活動是由外人控制的。
- 自我效能感:當對某個任務的自我效能感強的時候,對這個目標的承諾就會提高。目標設定的難度也會影響自我效能感。
- 任務策略:個體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會使用策略。尤其是當面臨困難任務時,僅有努力、注意力和持久性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適當的任務策略。任務策略是指個體在面對複雜問題時使用的有效的解決方法。
- 滿意度:當個體終於達到目標後,如果能得到他所需要的報酬和獎賞,就會感到滿意;如果沒有得到預料中的獎賞,個體就會感到不滿意。同時,滿意感還受到另一個因素的影響,就是個體對他所得報酬是否公平的理解。
四、目標設定的原則
Locke建議在設定目標時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 設定合適目標
- 提高目標接受度可透過:
- 說明設定目標的理由
- 增加個體對目標的認同並參與目標設定
- 達成目標之後獲得獎勵
- 提供支持環境
- 回饋
關鍵詞
目標設定理論、目標屬性、回饋
刊名
心理學X檔案
該期刊-上一篇
該期刊-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