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由來
莊子曾講過一個養猴人與猴子談判的故事:有一個養猴人跟他所養的猴子說:「我決定每天早上餵你們吃三升橡實,下午餵四升橡實。」想不到猴子們都很不高興,嫌早上吃的太少了。於是,養猴人就說:「那這樣好了,我們就改成早上吃四升,下午吃三升。」猴子們聽了都很高興,以為這樣一來早上變多了。事實上,「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只改變了朝暮的數量,但猴子自以為是地滿足了。
這個故事想要傳達的是人對事物的看法可以隨時變動,沒有固定的標準,或心意反覆無常、意志不堅。而莊子想要人們去學習超脫這些紛擾,以平和超越的心態看待世間事物。莊子認為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只是改變了數量,總量是沒有變的,因此認為兩者沒有差別。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阿倫森效應
社會心理學家Aronson提出了一個頗為有趣的概念:『the Pratfall Effect』,又稱為『Aronson effect(阿倫森效應)』。這個效應是指人們會因為獎勵遞減而使態度逐漸趨向負面,反之在獎勵遞增的情況下,人們會逐漸展露積極的態度。換言之,人們會更喜歡接近那些表達對自己認可的態度,或行為不斷增加(正向結果遞增)的人事物,而對於逐步減少上述態度或行為(正向結果遞減或負向結果遞增)的人事物則會遠離或反感。
實驗設計
Aronson讓受試者接受來自四個組別成員的評價,事後讓受試者報告他們對哪一組人最有好感。第一組始終對之褒揚有加,第二組始終對之貶損否定,第三組先褒後貶,第四組先貶後褒。在觀察數十人之後發現,絕大部分人對第四組最具好感,而對第三組最為反感。
應用
在工作職場上或生活互動上也很常可見阿倫森效應。比如一個剛到職場的新人A可能為了好好表現而態度非常積極,也因此受到上級與同事的讚賞。但由於過度積極而接受了過於困難的工作業務或任務導致表現逐漸變差。且隨著工作年資一長,職場對於新人A的包容與鼓勵也漸次減少。
對新人A來說,會感受到褒獎遞減的作用而產生挫折感,進而更加影響到工作上的態度與表現。然而對上級或同事來說,同樣也會產生褒獎遞減的作用(因為新人A的表現越來越差)而對新人A產生不滿與批評。
結語
阿倫森效應告訴我們,在日常或生活當中應盡量避免因為自身表現不佳造成他人對自己的印象逆轉。無論在工作或日常生活當中想要讓人有好印象不需急於一時,而是透過時間慢慢展現自身的專業與良好的性格,就能讓他人對你產生遞增的好感。
參考資料:
Aronson, E., Willerman, B., & Floyd, J. (1966). The effect of a pratfall on increasing interpersonal attractiveness. Psychonomic Science, 4(6), 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