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MBTI測驗大為流行,大有取代星座與血型成為自我介紹的基本方式。同時也有基於MBTI再進一步流行化的16人格測驗(並非Cattell的16PF),這些測驗形變出各種網路心理測驗在IG或是臉書、youtube上廣為流傳。不只是網路,在商業領域當中也在使用MBTI或16人格測驗當作篩選人員的方式。
事實上,MBTI在學術領域中是個頗有爭議的測驗。本篇即是要簡要討論榮格的心理類型與MBTI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與差異。
榮格的心理類型與MBTI榮格在「論心理類型」一書中提出將人格分為八種心理功能,包括思維、情感、感覺和直覺,每種功能又分為內傾和外傾兩種取向。這八種功能的不同,合形成了個人的獨特性格類型。榮格強調,每個人都擁有這八種功能,但在使用上會有偏好。他的理論重視個體差異,並試圖幫助個人發現自身的潛能。
相比之下,MBTI測驗宣稱是基於榮格理論,由凱瑟琳.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兒發展而來。MBTI將人格分為16種類型,包括四個二元維度:外向或內向(E或I)、感覺或直覺(S或N)、思維或情感(T或F)、判斷或感知(J或P)。這些類型被編碼為四個字母,例如ENTJ或ISFP。由此可見,MBTI多出了榮格理論當中所沒有提出的判斷與感知兩種分類。同時,Briggs母女本身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心理學與統計學的訓練及專業的榮格分析心理訓練。
兩者的比較- 理論基礎:榮格的理論強調動態平衡,而MBTI將類型視為固定和二元對立。榮格認為人格是流動的,個人可以在不同情況下運用不同功能。
- 類型數量:榮格理論沒有限制類型數量,而MBTI僅有16種類型。這可能會導致過度簡化和類型化。
- 功能發展:榮格重視個體發展和潛在功能的培養,而MBTI較少關注這一方面。
- 測量方法:MBTI主要依賴自我報告問卷,而榮格分析更加全面,包括行為觀察和投射測試。
- 應用範圍:榮格分析旨在促進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而MBTI通常被用於職業選擇和團隊建設。
關於MBTI測驗的信效度,一直存在爭議。支持者認為,MBTI能夠提供有用的洞見,幫助個人瞭解自己的傾向和潛力。然而批評者指出,MBTI缺乏足夠的理論基礎和實證支持。
具體而言,MBTI的信度在不同研究中表現不一,尤其是在測試再測信度方面。此外MBTI的效度(測量的準確性)也受到質疑。一些研究發現MBTI與其他人格測驗的相關性不高,無法很好地預測行為和工作表現。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MBTI將人格類型視為固定和二元對立的,這可能會導致過度簡化和類型化。實際上,人格是複雜和多向度的,難以用幾個簡單的類別來概括。
結論儘管MBTI測驗在大眾中廣為流行,但它並不完全忠於榮格的原始理論。MBTI的信效度也存在一些爭議,需要更多的實證研究來支持。在此建議可以將MBTI視為一種「簡單的自我探索工具」,而不是過於依賴它的結果。真正的個人成長是需要更加全面的自我探索和持續自我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