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心理學X檔案 歷期自體心理學簡介(三):與傳統精神分析的差異比較 - 心理學X檔案
篇名
自體心理學簡介(三):與傳統精神分析的差異比較 - 心理學X檔案
作者
黃以迦
說明
發佈時間:20241016

Kohut 和 Freud在理論上的許多關鍵方面存在顯著差異。Kohut 在自體心理學中提出的概念挑戰了Freud的傳統精神分析學說,特別是在自戀、人格發展、病理學和治療方法上。以下是 Kohut 與 Freud 的一些重要比較:

一、人格發展理論的差異

Freud:

驅力理論:Freud 的人格發展理論以驅力理論為基礎,認為人類行為受到性驅力(libido)和攻擊性驅力的驅動。Freud 將人格分為三部分:本我 (id)、自我 (ego) 和 超我 (superego)。本我代表原始的本能驅力,自我負責調節這些驅力與現實之間的衝突,超我則是道德和社會規範的內化。

性心理發展:Freud 提出了性心理發展階段理論,包括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他認為個體人格的形成與這些階段的衝突解決有關,若未能順利解決,將導致成人期的病理問題。

Kohut:

自體發展:Kohut認為 Freud 過於強調性驅力。認為人格發展主要是透過自體與自體客體(self-objects)的互動來完成。自體客體是支持個體自我發展的重要他人,如父母、老師等。Kohut 更加重視自體在與他人關係中如何統合和維持穩定,而非僅僅受內在驅力驅動。

自體的發展:Kohut 的人格發展觀點著重於自我統合與自尊的建立,通過鏡映(mirroring)、理想化(idealization)和雙胞胎/同質性(twinship)經驗,個體逐漸內化外界的支持來發展穩定的自我感覺。

二、自戀理論的差異

Freud:

病態自戀:Freud 將自戀視為發展中的一個病理性狀態。他認為自戀是一種退行現象,是個體無法愛他人、將情感回退至自身的表現。Freud 認為健康的發展要求個體能夠超越自戀,學會將愛與情感投注在他人和外界對象上。

初級自戀與次級自戀:Freud 區分了初級自戀和次級自戀。初級自戀是個體在嬰兒期的自然狀態,所有的情感和興趣集中於自我。而次級自戀則是成人時期的病理性狀態,當個體因失敗或挫折無法投入他人,而退回到愛自己。

Kohut:

健康自戀:Kohut 認為自戀本質上是一種正常且必要的發展現象,而非病態。健康的自戀是自尊與自我價值感的來源。Kohut 認為每個人在發展過程中都有自戀需求,並且透過自體客體的支持來滿足這些需求。當這些需求被滿足時,個體會發展出健康的自戀,並內化為穩定的自我感知。

病態自戀:Kohut 將病態自戀解釋為自體發展過程中的缺陷,而不是 Freud 所說的驅力衝突。當自體客體未能提供足夠的鏡映或理想化支持,個體無法建立穩定的自體,這導致脆弱的自我感,並在後來的生活中表現出過度依賴他人支持的自戀性病理。

三、病理學觀點的差異

Freud:

驅力衝突與壓抑:Freud 的病理學觀點基於內在驅力與外在現實的衝突。他認為精神疾病的根源在於潛意識中的本能衝突未能得到適當處理,導致這些衝突被壓抑至潛意識中。壓抑的衝突會以各種病理症狀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是精神分析理論中的神經症、焦慮症等的起源。

性心理階段的固著:Freud 認為,當個體無法順利通過某個心理性發展階段時,就會在那個階段形成「固著」,這會導致成人期的心理問題。例如,未能解決肛門期的衝突可能導致強迫症或潔癖。

Kohut:

自體破裂:Kohut 的病理學理論則著重於自體的整合失敗。他認為精神疾病不是由內在驅力衝突引發的,而是自體未能得到適當的支持和鏡映,導致自體的破裂或分裂。這種分裂會表現為自戀性人格障礙、自尊問題和深層的空虛感。

發展創傷:Kohut 強調,在個體發展過程中,未能從自體客體中獲得足夠的支持會導致長期的情感創傷。這些創傷不是因為驅力衝突未被壓抑,而是因為自我在早期發展階段的需求未被滿足。

四、方法的差異

Freud:

自由聯想與詮釋:Freud 的治療方法強調通過自由聯想來揭示潛意識中的壓抑內容,並通過解釋夢境和病徵等來理解這些壓抑的驅力和衝突。治療師的角色通常是中立的,避免過多的情感卷入,重點是通過解釋來幫助患者意識到其潛意識中的衝突。

移情:Freud 也強調移情在治療中的作用,患者會將對其他重要他人的情感轉移到治療師身上,這提供了治療中的一個關鍵契機,讓壓抑的衝突浮現出來。

Kohut:

共感與支持:Kohut 的治療方法與 Freud 相比有顯著不同,他強調治療師應該展現「共感」(empathy),而不是只進行中立的詮釋。Kohut 認為治療師的共感有助於滿足病人過去未被滿足的自體客體需求,從而修復病人的自體破裂。

治療中的自體客體功能:Kohut 將治療過程視為一種修復自體發展的機會,治療師在這裡扮演自體客體的角色,提供病人鏡映、理想化或雙胞胎型的支持。這樣的關係讓病人逐漸內化這些支持,並重建穩定的自我。

五、對人性的觀點

Freud:

Freud 對人性有一種相對悲觀的看法,認為人類行為在本質上是由無意識的驅力所驅動,特別是性和攻擊性。這些驅力的衝突往往會導致痛苦和病理,因此人類必須經歷艱難的內在衝突解決過程。

Kohut:

Kohut 對人性的看法更具樂觀性,認為人類的行為更多是受到情感需求與依賴需求的驅動。他強調,如果在成長過程中獲得足夠的支持,個體能夠建立健康的自我感,並發展出穩定的自尊。

自體心理理論與精神分析理論比較

比較 Kohut Freud
理論核心 自體發展與整合 驅力理論:性驅力與攻擊性驅力
人格發展重點 自體透過鏡映、理想化、雙胞胎型經驗發展 性心理發展階段(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等)
自戀的理解 自戀是發展過程中的正常需求,促進自尊與自我認同 自戀是退行的病理現象,阻礙成熟的人際關係
治療師角色 提供共感與支持,扮演自體客體 保持中立,解釋患者無意識中的衝突
移情的理解 自體客體移情:患者尋求鏡映、理想化、雙胞胎型支持 傳統移情:早期衝突的重演與阻抗
治療目標 修復自體的破裂,重建穩定的自我感 將無意識的衝突帶入意識,減輕驅力的壓力
對人性的看法 樂觀:人類行為受情感支持與依賴需求驅動 悲觀:人類行為受無意識驅力與衝突支配
病理原因 自體客體支持不足,導致自體發展不完整 驅力與社會規範的衝突未能解決,導致病理
治療方式 強調共感性治療,透過情感支持促進自體修復 傳統精神分析,透過解析無意識中的衝突來促進治療
對後世的影響 推動人際心理學、間主體性心理學和自戀性人格障礙治療 奠定精神分析的基礎,影響廣泛於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
延伸學習
關鍵詞
自體心理學、傳統精神分析、人格發展、病理學、自戀
刊名
心理學X檔案
想瞭解心理學相關課程,
請填妥下列相關資料,服務人員將儘速與您聯繫。
詢問課程內容
詢問類科
上課方式
詢問班別
Email 或 Line ID
姓名
電話

本人同意高點‧知識達公司及其關係企業與合作對象,得直接或間接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

驗證碼
按一下重取驗證碼(請區分大小寫)